凤山戏楼
本网讯(常桂钧)凤山山戏楼座落凤山城内大街偏西,经度117.11,纬度41.13,与凤山关帝庙同一个中轴线上。建筑面积265.3平方米,主楼面宽12.88米,进深4.2米,广场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。
戏楼始建志无载。《承德府志》“凤山关帝庙建于清雍正十年”(1732年)。在中国民间流传,关老爷爱听戏,习惯上一般关帝庙对面多建有戏楼或戏台,所以凤山戏楼始建年代应与关帝庙始建相同或前后间距不长。
《丰宁满族自治县志》载:凤山戏楼扩建于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,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重修,1983年彩画维修。1982年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戏楼座南面北,砖木石结构,楼基条石九级台座,磨砖对缝青砖墙万字扣铆,蓝筒瓦。它由主楼和配房组成,主楼分前后楼,前楼卷棚顶①正脊,两侧小横平脊,后楼“悬山顶②”、“歇山顶③”正脊,前后楼六条垂脊,六挓角挑檐,卯榫穿插扣锁,砖石木勾连搭接,形成前后楼坚固整体。
网络载:有专家测评,戏楼需用木料200立方,青砖180立方,石料120立方,瓦件300立方。承建名师匠人二百至三百人。
前楼台口两根明柱,中间跨度8.8米,两根明柱半圆形雕刻楹联:“蝶梦千秋株橘黄梁真境界,云璈一曲绵驹王鲍假衣冠”。
前后楼镶木板屏隔扇,隔扇上设天门滑车,演神戏目睹“神仙下凡升浮”。台面中央设地井台阶,演鬼戏视“鬼怪”上下场通道。
地井中央置放八口大缸,盛满水,起声响轰鸣洪亮效能,在没有扩音设备时代,五、六里开外的人能听清唱腔台词。
前楼内顶镂空八卦,道八藻井,中垂莲蓬。左右上下场门,由山右财东秀才武荣宗所书“歌风”、“奏雅”,笔力遒劲。隔扇正中镂空雕刻似麟非麟,似牛非牛一头绿毛金角兽,名叫“贪”,昂首张口,有贪天吞日之势。前后楼隔屏两侧影壁式砖屏,八字磨砖身,须弥座④,雕刻青砖墙,筒瓦盖顶,惊显玲珑剔透,庄重典雅。后楼后小四合院与主后楼相连。
前楼台口横梁上,东西两侧五蝠捧寿,重层椽檐下九踩五昂斗拱⑤,皂角象鼻。苏轼彩绘⑥《女娲补天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白蛇传》、《千家诗》等精彩绘画。
戏楼建筑质量精湛,构思巧妙,结构新颖,装饰华丽,技艺高超,雄浑壮伟,经世代沧桑,风蚀雨侵,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波及,无裂痕,无变型,安如磐石。
凤山戏楼集雕刻、书法、绘画、油彩、力学、声学为一体,彰显古人集体智慧的结晶,不愧为享誉关内外的“塞外第一楼”之称。
凤山戏楼由落成起至共和国成立初期,每年夏历五月十三的传统规则的一个月民间庙会,街拥场满,磨肩擦背,热闹非凡,久盛不衰。
后楼内壁上刻有“京都得胜和班光绪卅一年(1905年)五月十日吉会”和“京都全顺和班 古凤山 二月初七”文字。民国年间,京剧大婉名角谭元培、杨小楼和评剧泰斗小白玉霜都曾到此登台出演。一九六三年三至六月,在后楼内墙壁上墨写“天津市火花评剧团、北京市密云县河北梆子、承德戏校留念”字样。
抗日战争时期,少帅张学良带兵路过凤山,曾扎营三天在戏楼台上发表抗日讲演。
解放战争时期,党中央委派郭小川首任丰宁县长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,宣传土地改革大纲。并组织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和反复仇工作。
二十世纪六十年代,天津河北梆子跃进剧团来此上演《宝莲灯》等多出古装戏。天津火花评剧团演出“夺印”等现代戏。“文革”时期中央民族歌舞团来此演出大型歌舞。八十年代,饰演《红灯记》李奶奶的高玉倩曾偕老伴上台演唱现代戏。
戏楼前曾记录着革命先烈李玉清凛然就义,胡大贵英勇献身悲壮情景!同时还是倒挂大刀匪首王德才首级的地方。凤山戏楼又是非凡之楼,是弘扬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之地。
编写人:常桂钧 写于2010年12月10日
注解:①、卷棚顶:双坡顶,两坡相交弧形曲面。两坡出水的瓦垄一脉相通。左右两山墙有悬山或硬山⑦墙两种,无正主脊。
②、悬山顶:即双坡顶,一条正脊,四条垂脊,即五脊二坡,两侧的山墙在坡顶内。山墙凹进殿顶,檩出稍,即檩头伸出墙外,钉薄木板迎风防雨。
③、歇山顶:也叫九脊殿。双面与四面坡结合。双坡在上,四坡在下,一条正脊,四条垂脊和戗脊组成。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,左右两坡是半坡。重檐歇山顶与庑脊顶⑧的第二檐基本相同。整座殿造型富丽堂皇,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脊殿。
④、须弥座:高级建筑的台基。多用层砖石垒筑而成,一般用于宫殿、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。
⑤、五昂斗拱:连接柱、梁、衔、枋的独特构建,用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,在结构上挑出承重,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于柱上,增加承托、挤压面,撑挑檐檩功能,起防雨、抗震、装饰等级标志作用。
⑥、苏轼彩绘:画面有山水、花鸟、人物、古典故事等生动活泼的图案、“包袱”。典型的苏轼彩绘将檩柱连在一起半圆形绘画。内层“烟云”外层“托子”用金量大。画面精致要属金琢墨苏画,彩绘最华丽。主要线条贴金法,即金线苏画,是一种常规的苏轼彩绘,花型图案较简单,无“包袱”。
⑦、硬山顶:宋代建筑出现。即五脊二坡殿顶,与悬山顶不同是两山墙高出屋顶,檩头不出稍。两侧山墙将檩头封闭,即封山墙。
⑧、庑脊殿:商周时期出现。四坡顶,一正四垂,即“五脊殿”,也叫四阿顶,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,有单檐、重檐之分。这种殿平面呈矩形,面宽大于进深。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,左右两坡四条垂脊,分别交于正脊。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,又有短檐,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,共九脊。
上一主题: 没有了
下一主题: 凤山关帝庙